高中语文之琵琶行文言知识总结

人气: | 时间:2018-05-31 | 发布:

  引导语:白居易琵琶行》诗篇如泣如诉的描写,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下面与小编一起来学习高中语文之琵琶行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之琵琶行文言知识总结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常见考点考法

  琵琶行知识点: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eaute;i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eaute;i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èi

  轻:

  轻拢慢捻 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 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知识拓展]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长篇歌行。诗篇如泣如诉的描写,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仅就《琵琶行》的章法艺术而论,也足可以称为我国文学作品之林的不朽之作。

  一、情节铺叙奇峰迭起,别开生面

  《琵琶行》的章法艺术,首先表现在诗篇故事情节的铺叙中,往往于关键处奇峰迭起,别开生面,有一种笔意层出不穷而情节又波澜起伏的艺术境界,读之一唱三迭,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共由六件小事组成,即&ldqu;江头送客&rdqu;&ldqu;巧遇琵琶女&rdqu;&ldqu;欣赏琵琶曲&rdqu;&ldqu;听&lsqu;倡女&rsqu;自述身世&rdqu;&ldqu;诗人触发&lsqu;迁谪意&rsqu;&rdqu;和最后请琵琶女&ldqu;莫辞更坐弹一曲&rdqu;。诗篇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谋篇布局,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流于平铺直叙,但《琵琶行》却在平易中显得曲折动人,引人入胜。首先是诗篇的开头部分。诗人在小序中交待,元和十年被贬,出京任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浔阳江湓浦口送一客人。诗中写到:&ldqu;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rdqu;这里本是写送客一事,与本篇写琵琶女的故事相隔一重,而且诗中已经交待,由于环境悲凉,心情不快,饯别宴上,又没有丝竹歌舞之类聊以助兴,致使主客&ldqu;醉不成欢惨将别&rdqu;。诗篇写到这里,似乎笔逢结处,但是诗人就在这将尽未尽的关键处,笔锋一转:&ldqu;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rdqu;,事件便由送别友人突然转到巧遇琵琶女这个中心事件上来,于是诗篇的内容如柳暗花明,又有了新的境界,诗篇的正题也便脱然而出。其实,琵琶女的出现,巧在主客将别之际,都是未必如此的事,不过是诗人的艺术之笔,使事件的叙述在关键处起伏变化,盎然生趣。读至此处,不能不令人暗暗称妙,这可谓诗篇情节的&ldqu;奇峰&rdqu;之一。诗篇接下来写琵琶女弹奏琵琶一事,这里,诗人不惜笔墨极尽描写之能事,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传神地把琵琶女演奏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琵琶女声情并茂的演奏,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艺术教养,同时倾诉了她悲伤幽怨、身心痛创的内心情怀,给在场的人以极大的艺术感受。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喝点美酒,听点音乐,本是平常事,而且这段音乐也了却了诗人送客&ldqu;举酒欲饮无管弦&rdqu;的心愿,满足了谪居浔阳&ldqu;终岁不闻丝竹声&rdqu;的愿望,所以这里似乎应曲终人散。但是诗人偏偏在这关键处,又别开生面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的情节,使之既展示了琵琶曲&ldqu;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rdqu;的艺术内涵,又为诗人抒发感慨打下了铺垫。至此,诗篇又一次跌宕起伏,变幻生色,读来令人感到余味无穷。这可谓&ldqu;奇峰&rdqu;之二。琵琶女激扬幽抑的琵琶曲和被侮辱损害的身世,使诗人感慨万千:&ldqu;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rdqu;,于是诗人感伤同命,道出了&ldqu;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dqu;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借琵琶女的命运抒发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接着诗人大段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之后,生活的枯燥和心情的苦闷,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虽然身份和地位不同,但遭遇的根源却相同的共鸣。至此,诗篇的主题已表达得非常充分,卒章收笔亦未尝不可,但是,诗人又出人意料地翻出一迭,挽留琵琶女&ldqu;莫辞更坐弹一曲&rdqu;。最后,诗篇在重赏音乐、伤感泪下,即&ldqu;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rdqu;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初读这一节,似乎感到重复,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这一迭翻得最奇最妙。它是诗人余恨难尽的表现,也是诗人与琵琶女产生深层次共鸣的所在。有了这一节,诗篇的情节才更完整,感情才更饱满,诗篇的主题也借此更加深化。因此,这一节可谓&ldqu;奇峰&rdqu;之三。

  综观全诗在章法组织上就是这样不断地奇峰迭起,峰回路转,曲折动人,使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愈加鲜明、深刻,整个诗篇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兴味不尽。

  二、章法组织步步铺垫,处处照应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巧妙地步步铺垫,处处照应,使长诗环环相扣,而又连贯回护,浑然一体。

  大凡做长题不如写短句容易蹴就,松散离题是常见的毛病。这就需要作者在组材上铺得开,收得住,上下文既要铺垫,又须照应,前勾后搭,珠联璧合。《琵琶行》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诗篇开首一段,并非仅写送客一事、所遇之景和离别之情,实际上是为琵琶女出场做铺垫,也为长诗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肃杀的秋风,夺去了万物的生机,只有红的枫叶,白的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抖;冷冷的江月,毫无生气的夜色,更使秋意萧索凄凉。这种悲凉难耐的氛围恰好烘托了琵琶女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悲惨不幸的红颜薄命和诗人谪居失意的不满情绪,更与全篇抑郁伤感的基调相吻合。所以说诗篇一开始,不仅以&ldqu;兴&rdqu;开头,而且拢住了全篇。接下来写琵琶女的出场:&ldqu;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rdqu;、&ldqu;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rdqu;。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琵琶女难言的心理活动、迟疑的动作和羞以见人的情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可以想见,琵琶女出场前后有如此令人纳罕的表现,说明必有其鲜为人知的隐情。这就为琵琶女倾吐自己的遭遇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为下文悲伤幽怨的琵琶演奏和人物悲惨命运的铺叙创造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可见,琵琶女出场一段,虽然着墨不多,但蕴藏了很丰富的内涵,起到了伏笔、铺垫、领起下文的作用。诗篇主体部分写悲怨幽抑的琵琶曲和琵琶女宠辱翻覆的身世,前后呼应,相映成趣,同时又是江州司马伤发感慨的动因;而江州司马倾诉自己&ldqu;谪居卧病&rdqu;,生活寂寞枯燥,心情抑郁不快的境况,又与&ldqu;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dqu;的心声,以及听琵琶曲和琵琶女身世的感受前勾后搭。结尾部分从&ldqu;莫辞更座弹一曲&rdqu;到&ldqu;江州司马青衫湿&rdqu;则是一段连贯全篇的段落安排,诗中的人物、事件,得到了充分的描写和展示,主题更加深化,尤其诗人的情怀得到进一步的抒发。诗篇从开始渴望听到音乐,到果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最后又扣在了重赏音乐上,使全诗的内容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而又跌宕起伏的动人篇章。长诗不仅大处着眼,而且小处铺垫照应之法也不乏其例。如主客即将分手之际,&ldqu;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rdqu;,这不仅是一笔过渡,而且也是一处铺垫。它暗示了琵琶弹技的出色,同时也照应了前面诗人送客渴望音乐助兴的欲望。再如琵琶女色艺双全,惹得众纨绔子弟争送&ldqu;缠头&rdqu;的红极年华,又从反面为年长色衰,委身商贾的凄凉现实做了铺垫。而结尾处&ldqu;满座重闻皆掩泣&rdqu;一句,除了记叙&ldqu;重闻&rdqu;乐曲感触更深的情形外,也是一处补笔。用&ldqu;满座&rdqu;照应了开始提出而又搁置了很久的&ldqu;客&rdqu;,使行文一丝不漏。整个诗篇从大的事件到小的情节,都能做到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前铺垫,后照应,使长诗一脉相连,浑然一体。

  三、材料安排精当自然、详略有致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很讲究剪裁艺术,取舍精当,行止自然;详略结合,错落有致,使诗篇不仅有张有弛,而且主旨鲜明。

  全诗的内容含量很大,有景物,有人物,有事件,人物也并非仅有琵琶女和江州司马,事件更是千头万绪,仅琵琶女的身世大约就有二三十年的跨度,如此纷繁复杂的材料如何组织在几百字的篇幅里,不能不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诗人却把材料处理得很工稳,全诗读来如行云流水,不着一丝人工痕迹,表现了诗人精湛的组织篇章的才能。

  从大的方面看,景物的描写一律用略笔。这是因为已有的自然环境描写已经勾勒出悲凉的氛围,对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抒发悲愤的情感起到了恰好的渲染作用,无需多用笔墨。写人物,重点放在琵琶女上,诗人的形象是随着琵琶女形象的完成而逐步显露出来,因此着墨也在琵琶女之后。至于&ldqu;客&rdqu;,是开头&ldqu;送客&rdqu;事件中的一个人物,与中心事件关涉不大,故写得很简略。而&ldqu;商人&rdqu;&ldqu;善才&rdqu;&ldqu;秋娘&rdqu;&ldqu;五陵年少&rdqu;均未出场,只是应叙事的需要提到而已,但借琵琶女的嘴已道出了这些人物的本质和特点。诗中有六件小事,诗人紧紧抓住中心着力写了三件:一件是演奏琵琶,一件是琵琶女身世,一件是诗人的谪居生活,而以前两者为要,其他一概略写。诗人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剪裁手法。如同样写人物,琵琶女是明线手法,而诗人的形象则带有暗线的色彩,而且琵琶女侧重在经历上,诗人则侧重在感受上;同样写遭遇,琵琶女是正面描写,而写诗人却是侧笔的方法,迂回表现;同样写音乐,第一次浓墨重彩,侧重在弹者的表演上,而第二次重闻音乐则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听者的感受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其悲惨遭遇的集中写照,诗人为了突出命运的悲剧性,紧紧围绕&ldqu;一宠&rdqu;&ldqu;一弃&rdqu;大做文章。写她得宠之时,小小年龄(十三岁)就学得了高超的琵琶弹技,&ldqu;曲罢常教善才服&rdqu;;她天生一副娇颜丽色,&ldqu;妆成每被秋娘妒&rdqu;;芳年妙龄就色艺双全,赢得众多纨绔子弟的追逐,竟然能够&ldqu;一曲红绡不知数&rdqu;,她也以此忘形,挥霍放纵。&ldqu;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rdqu;,这个小镜头就极写出琵琶女得意忘形的狂态。诗人就是通过她的&ldqu;才&rdqu;、她的&ldqu;色&rdqu;、她的&ldqu;被捧&rdqu;、她的&ldqu;狂态&rdqu;写出了琵琶女京城名妓豪华放纵的生活和地位,其他的生活情节概不提及。紧接着,诗人用&ldqu;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rdqu;两句过渡,一笔就结束了琵琶女恣情纵意的享乐生活。收笔如此之速,一使行文简洁利落,二寓意琵琶女这段生活如过眼烟云非常短暂。写琵琶女被弃之后的生活,诗人巧妙地采用了两相对照的手法竭力突出其乐极生悲的不幸。琵琶女过去是娇颜丽色,现在却是&ldqu;暮去朝来颜色故&rdqu;;过去是门庭若市,&ldqu;五陵年少争缠头&rdqu;,热热闹闹,欢快惬意,现在却是&ldqu;门前冷落&rdqu;&ldqu;老大嫁作商人妇&rdqu;,冷冷清清、独守空舟;过去可以和纨绔子弟纵情欢乐,可以敲碎钿头银篦,可以嬉闹打翻酒杯弄脏衣服而不足惜,现在却是眼巴巴看着商人丈夫重利轻别出外经商,把她无情地丢在船上扬长而去。&ldqu;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栏杆&rdqu;,这个小镜头就写出了琵琶女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悲凉无奈的痛苦,她只能借助梦境寻找一点当年的欢乐,然而醒后潸然泪下,倍感心伤。现在惟一没有失去的是那高超的琵琶弹技,然而不遇知音又弹给谁呢!诗人正是通过这&ldqu;一宠&rdqu;&ldqu;一弃&rdqu;的剪裁,先扬后抑,让琵琶女在两个世界里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前后强烈的反差,使琵琶女的悲剧程度更突出、更强烈,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琵琶女不幸遭遇的社会意义。由此可见,诗人在写琵琶女的遭遇时,既有泼墨如云之笔,也有惜墨如金之处。泼墨如云就集中写她的&ldqu;宠&rdqu;,写她的&ldqu;弃&rdqu;,而且笔力放在&ldqu;弃&rdqu;上,极写她的&ldqu;悲&rdqu;、她的&ldqu;怨&rdqu;;惜墨如金就精选几个生活小镜头画龙点睛地写她得宠之时的&ldqu;狂态&rdqu;和被弃之时的&ldqu;哀情&rdqu;,而其他材料都一概舍去。经过这样巧妙的剪裁处理,一个哀愁、怨恨、遭封建社会达官贵人蹂躏的女子形象就活脱脱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同时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感和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也借此得到充分的宣泄。仅此一例,就可以看出诗人在剪裁方面手法灵活多样,驾驭复杂题材的能力胜人一筹。

  综上可见,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仅是一篇思想内容方面的上乘之作,而且其艺术成就,尤其在章法艺术上也是难得的佳品。

 
上一篇: 高一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一)
下一篇: 初三学习心得作文

最新高中生活心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