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座右铭 > 工作座右铭

《弟子规》教学随笔

人气: | 时间:2018-07-17 | 发布:

  引导语: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下文是《弟子规》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教学随笔

  篇一:

  看完了弟子规的第一讲,感觉里面看似简单的道理实质上却蕴含着很多深远的影响。它尤为注重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让他们首先明白要做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道德标准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再进行其他的教育和培养。没想到,今天下午,我就切实的感受到了这种教育思想带来的可喜成果。

  下午走进某个班级上自然课,两分钟预备铃过后,仍有许多学生在那里聊天,乱窜,嬉戏打闹。按照我以往的方法,肯定是要给他们来一个非常严厉的批评。但是且慢,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何不把弟子规里圣人的要求来和学生做一个分享呢?一味的呵斥,不但无法让学生明白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正是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上课行为规范标准时候,让更多的学生跟着一起来做,久而久之,或许他们就能明白期中弟子规,圣人训的道理了。

  于是,在等到他们终于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开始了如下开场白。作为一个学生,你或许不能在每次考试中都拿下100分,你也或许不能每次都获得班级第一的殊荣。但是你必须学会遵守课堂上的秩序,你必须懂得如何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课堂言行。因为,教育的本身或许只是为了孕育更多的人才,但是请注意,在&ldqu;才&rdqu;的前面先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远比拥有更多的才要来的实际,来的更受人尊重。当然这样的要求不单单只对你们而言,严老师在学校,在课堂里的一言一行你们也可以来评价,来指正。看看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做到了遵守纪律,规范自身。

  这样的道理我始终在课堂上贯穿着,重复着。在最后树叶作画的环节中,&ldqu;请借我 谢谢&rdqu;之类的文明用语不绝于耳,最初那些调皮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变得更加活跃了,也许他们正在慢慢懂得,要用积极的言行代替错误的言行去&ldqu;吸引&rdqu;同学和老师的目光。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一堂课的说教就让孩子马上明白并且改正之前的行为,难度很大。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改正,就能够体会&ldqu;弟子规,圣人训&rdqu;这简短,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了。

  篇二:

  &ldqu;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rdqu;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会感觉到愧疚。连自己都没做到父母一招呼,就马上回应,父母要我做的事,就马上去做。还怎么去要求学生做到&ldqu;师长呼,应勿缓;师长命,行勿懒&rdqu;呢?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在孩子行为上出现反复的时候变得更加理性。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是好动,对新鲜食物好奇,在课上要求孩子思想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行为始终保持一致的整齐划一,我想未免会有些过于苛刻了。与其利用教师的威严去遏制孩子好奇的天性,倒不如用更加人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引导孩子来的更加实际一些。

  比如老师会发给学生贴纸,作为对上课表现出色的奖励。然后再积累到一定数量的贴纸,用以换取相应的奖品,作为对这一阶段良好行为的表彰。这样的做法,正是应为有了积累和等待的过程而变得脱俗清晰。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如弟子规书中写到的一则故事,说一个孩子在公园里玩,妈妈叫了好多遍都没有反应,但是一拿出巧克力,孩子马上就乖乖的跟着跑了。表面上看,这个孩子真的做到父母呼,应勿缓了,而细品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是零食呼,应勿缓才是。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奖励确实是对长时间精神奖励的补充和调剂,但是一味的对孩子强化物质胜过一切,那随着孩子年龄不断的成长,他对于物质的欲望将不会一直停留在小小的巧克力上了。

  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去看待弟子规在如今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绝对不能单纯的去做&ldqu;拿来主义&rdqu;,而是应该结合现今社会现象的本质,理性的将父母,教师的威严,与合理的精神,物质奖励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苦而又必须的&ldqu;过渡期,反复期&rdqu;,进而帮助他们在正确做法的指引和帮助下,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真正的做到&ldqu;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rdqu;。

  篇三:

  好了,时隔一个月,对弟子规学习的心得又要与大家分享了。今天的分享主题是&ldqu;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rdqu;。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主题呢?原因就是在班级的纪律管理上,经常会出现起起伏伏的状况,好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我也经常在反思自己上课的言行,是不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候,就是我上课效果不好,内容不吸引人的时候呢?结果几个班级试下来,情况不是这样。那不是备课内容问题,那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上课习惯放松,出现反复的学生就是集中在那么几个学生身上。看来,应该还是在入校前,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一些懒散的小缺点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所以,看到&ldqu;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rdqu;的时候,就颇有感同深受的意思了。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喜悦的事情,我们要努力的去做。父母不喜悦的事,我们要努力的不去做,或者少做。比如,我的父母就希望我能够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那我就要努力的去做。他们不喜欢我随便花钱,那我平时在消费的时候就尽量去克制。这些其实都还是很有道理和借鉴意义的。但有时父母所认为对的事情,事实上可能不是那么完全正确,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婉转的去跟他们提出,如果是无伤大雅的事,那还是不要太较真,能过去还是就让它过去吧。比如,我早上起床喜欢先把辈子掀开一会儿,过会儿再叠。因为那样可以让被子更干燥,螨虫和细菌也可以少一点。但这一点我爸爸就很看不惯,他喜欢一起床就马上把被子叠整齐。为这个事我不知跟他讲过多少次,可爸爸就是改不掉。那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所以我就不说了。等他出去的时候,我再把他的被子翻开吹一会儿,差不多了的时候再叠起来,这样既能够达到我的预期效果,又能做到家庭的和谐:)

  当然这只针对某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但就学习和生活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够这样得过且过了。而是要尽力将它们消灭在萌芽之中。因为良好的习惯有时比考试100分还要重要,因为它们会伴随着学生一生,所以,请家长配合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与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一起,在幸福的大道上驰骋的更远!

  [知识拓展]

  《弟子规》读后感一

  我很欣喜的通过尚学路上图书室这个平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ldqu;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rdqu;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ldqu;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rdqu;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ldqu;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rdqu;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ldqu;早&rdqu;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ldqu;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rdqu;&ldqu;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dqu;,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ldqu;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rdqu;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决不轻易放弃!

  &ldqu;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rdqu;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没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每当我们两个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为我个子比她高,身体比她结实。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姐姐看,让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长。

  我们班同学趁中午吃午饭时,总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结伴去买零食吃。尤其张悦同学特别喜欢吃油炸串,天天买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圆,直打嗝。那天中午,我们又在有说有笑地吃饭。突然,只见张悦脸色苍白,眉头紧锁,捂着肚子,还不时发出呻吟声。同学们见状,赶紧问她怎么了。她结结巴巴地说:&ldqu;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rdqu;幸亏老师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她得的是急性胃肠炎,主要就是因为吃东西没有节制,胃受不了,才得了这种病。为此张悦同学休息了半个多月,耽误了很多课程。我们同学个个引以为戒,再也不敢暴饮暴食了。

  对照《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二

  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说《论语》等是面向所有人的,那么《弟子规》就是针对孩子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ldqu;学而篇&rdqu;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教育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ldqu;仁&rdqu;为本。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其实不然,有消息称,中国自恢复高考的三十年来,并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工作者中的顶尖分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因为成绩只能说是理论知识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实验工作等,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气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与人家良好沟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谈什么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ldqu;学而优则仕&rdqu;,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

  我认为,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而孩子们的教育,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弟子规》应该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础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国人,民众素质高,不愁国不强。

 
上一篇: 关于恒心的哲理故事
下一篇: 想念逝去的父亲的句子

最新工作座右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