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范文 > 教案

守财奴教案3则_教学资源

人气: | 时间:2018-09-26 | 发布:
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在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葛朗台性格特征的不同侧面,从而把握本文的主题。

  2、仔细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述。

  教学重点

  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对葛朗台这一吝啬鬼形象的典型好处的理解。

  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品味,教师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把重点放在对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集中刻画上。品味文中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对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提升文学品位,领会鉴赏此类小说的基本方法。

  预习要求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人物形象,概括主要情节。

  思考: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概括了葛朗台这个&ldqu;守财奴&rdqu;的人生追求?教学资料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

  引导学生说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ldqu;四大吝啬鬼&rdqu;形象。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莫里哀《铿吝人》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那么,中国文学史上有类似的典型人物吗?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临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中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众亲友却不能猜出他的心事,只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茎,老婆明白他的心事,挑灭了一根灯芯,顿时就没了气。如果说严监生的吝啬还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那么,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天我们学习《守财奴》】一文。

  本文节选自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定名为&ldqu;守财奴&rdqu;。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但是本文的主人公葛朗台却成了金钱的奴隶。葛朗台老头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让我们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偷偷地把自己的全部积蓄6000法郎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那里。当葛朗台明白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气急败坏地把女儿关了起来,不给她饭吃,就是喝冷水、黑面包。妻子又气又急,病倒在床,他不理不睬。但是有一天听说,妻子去世,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这不啻于晴天霹雳,把他给吓坏了,慌手慌脚跑到庄园里去想对策。(课文就是从那里开始的。)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在印度赚了一笔钱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又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

  活。

  提示:那里有两点值得注意,梳妆匣的来历和继承权的问题,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下文故事的展开。

  【葛朗台个人资料】年龄:七十六岁;职业:箍桶匠、投机商;性格:吝啬、专制、执著狂;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三、研习课文

  (一)学生活动,速读全文,落实预习:

  1、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概括了葛朗台这个&ldqu;守财奴&rdqu;的人生追求?

  2、围绕这一点,小说重点描绘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二)师生互动:明确思考题(边讨论边板书)。

  1、明确: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

  关键的句子是:&ldqu;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rdqu;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ldqu;执着&rdqu;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ldqu;执着狂&rdqu;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句话的最好注释。

  2、围绕这一点,小说主要描绘了三个生活片断:抢夺梳妆匣;骗取继承权;看守密室。(强调&ldqu;抢夺、骗取、看守&rdqu;)

  (三)研读第一个情节:

  1、学生活动:指定学生朗读&ldqu;抢夺梳妆匣&rdqu;一节

  提问:找一找这一节中有哪些精彩的描述?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说说你的理解。

  2、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参考:

  如:昏倒前的纵、扑、连声叫嚷、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撬、冷笑等动作描述。一连串的语言描述,以及侧面烘托等。昏倒后的扔、摔、叫、掂、搂、拥抱等动作描述;语言描述。

  性格特征:贪婪、吝啬、凶狠、虚伪、冷酷等。

  归纳:这个&ldqu;执着狂&rdqu;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述的动作有&ldqu;纵&rdqu;、&ldqu;扑&rdqu;、&ldqu;叫嚷&rdqu;、&ldqu;撬&rdqu;,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ldqu;摆&rdqu;,使劲&ldqu;推&rdqu;,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ldqu;金子&rdqu;,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先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暴露了葛朗台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注: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了解作者借助语言描述、动作描述,采用侧面烘托、转换称呼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学生的讨论品评为主,教师帮忙学生适当补充、归纳。

  (2)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发生变化的原因: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但抢夺女儿的情物梳妆匣把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现实使葛朗台从癫狂的漩涡中跳出,变得异常清醒。透过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能够发现,葛朗台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惟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且还能够看出他的虚伪狡诈。

  (四)妻子死后,葛朗台巴结、诱哄欧也妮,实现了到死都能抓住几百万财产的愿望,在喜形于色时,他说出了一段心里话,找到这段话,说说你如何理解?明确:有了金子就有了命,金子就是他的命。说明葛朗台是十足的拜金狂,占有金子是他人生唯一的追求。&ldqu;人生就是一件交易&rdqu;又一次暴露了葛朗台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五)研读第三个主要情节

  教师活动:范读这一部分课文

  1、学生思考:葛朗台风瘫后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透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描述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2、思考: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你认为从中能够反映守财奴的本质是什麽?

  讨论归纳:&ldqu;裹紧被子&rdqu;,生怕别人偷了东西,&ldqu;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rdqu;。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ldqu;立刻复活&rdqu;,&ldqu;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rdqu;;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ldqu;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rdqu;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述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ldqu;死而不已&rdqu;。

  (六)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好处。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拜金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七)学生举例归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拜金狂。

  ☆(八)怎样看待&ldqu;奴&rdqu;字

  A、引导思考:《项链》中玛蒂尔德奋斗了10年才偿还清了一挂36000法郎的项链,而葛朗台的财产达2000万法郎之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奋斗5000年。但是葛朗台除了有那些钱外,能够说是一无所有。葛朗台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金钱可能带给他的乐趣,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他既是金钱的主人,又是金钱的奴隶。从某种好处上来说,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尤为可叹的是,是钱葬送了葛朗台的命,而这些钱葛朗台一分也带不走。

  B、把握主题:透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

  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原始积累期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验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启迪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但是我们有的是和父母兄妹的亲情、和同学朋友的友情、和老师的师生情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我们拥有许多十分宝贵的东西,它们都是一些无价之宝,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甚至我们之后的人。说到那里,有一个很古老的填空题,请大家做一做:题目: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房屋,家庭;药物,健康;伙伴,友谊;书籍,知识;娱乐,快乐;婚姻,感情;官职,民心)当我们应对这许多的选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选取比金钱更为可贵的东西。其实生活经常会给我们这样那样的考题,我期望大家都能交上一份无愧于心的答卷,要打满分。

  四、教师总结:

  人物形象:《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故事贯穿全书,但是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既贪婪又吝啬的老葛朗台的形象。巴尔扎克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述,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爱财如命,毫无亲情的吝啬的葛朗台。在金钱导演下,葛朗台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如虎,时而如羊;他的一言一行,一嗔一怒,都离不开他的唯一目的:占有金子,保住金子。

  写作手法: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变形语言,刻画出了一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变态人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可信。左拉曾钦佩地说,在巴尔扎克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ldqu;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变得苍白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铅兵一样倒伏在地。&rdqu;(《论自然主义的戏剧》)

  鉴赏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文学作品,第一步就从&ldqu;品味语言,理解形像&rdqu;入手,在反复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理解其意蕴,获得对形象的深入理解。另外,还应抓住作品的空白之处,透过揣摩作品侧面烘托等手法的运用,透过合理想象,再现人物形象,以获得饱满的审美感受。

  五、布置作业:

  借鉴课上运用的&ldqu;品味语言,理解形象&rdqu;的方法,对&ldqu;骗取继承权&rdqu;作一篇阅读分析。

  板书设计

  守财奴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

  抢夺梳妆匣贪婪、凶狠

  骗取继承权葛朗台吝啬、虚伪

  看守密室专横、狡黠

  &ldqu;人生就是一件交易&rdqu;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守财奴教案(二):

  【教学目的】

  1、认识守财奴丑恶的本质和卑鄙的灵魂,进而认识资产阶级&ldqu;金钱至上&rdqu;的本质。

  2、理解并学习透过个性化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传神的细节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分析小说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述,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葛朗台形象的社会好处及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

  1、自学法。引导学生自行研习课文,如小说情节结构等,老师再相机点拨。

  2、讨论法。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而求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iddt;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二、解题: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iddt;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带给了一部法国社会个性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忙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那里。当葛朗台明白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三、理清结构:

  因是长篇节选,可不按小说模式来,但亦可。事实上中间每一事即自成一体,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发展(41‐79)

  守财奴

  序幕(1‐2)简介葛朗台‐‐财痴

  开端(3‐40)抢夺梳妆匣‐‐爱财

  发展(41‐79)

  重钱轻夫人(41-47)‐‐吝财

  诱骗继承权(48-79)‐‐骗财

  高潮(80‐89)临终看密室‐‐守财

  结局(90‐92)临死抓法器‐‐财奴

  四、人物形象:

  (一)欣赏小说精彩的动作描述

  1、学生浏览课文,把自认为精彩的动作描述的句段勾画出来。

  2、学生根据投影上的资料,分析句段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出示投影: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但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②&ldqu;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rdqu;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ldqu;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rdqu;

  ③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④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①&ldqu;纵、扑、撬、放、摆、推&rdqu;等动词写出了葛朗台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强劲,堪称绝妙之笔。这哪里能够看出是一个&ldqu;跨到七十六个年头&rdqu;的老头儿的行为,哪里能够看出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哪里能够看得出一场家庭争执,分明是弱肉强食的残酷。这些动作夸张式地展现了葛朗台攫取金钱的丑态,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②这一&ldqu;抓&rdqu;一&ldqu;拍&rdqu;就&ldqu;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rdqu;(《马克思恩格斯选集》)。③&ldqu;搀&rdqu;字一般用在青年人扶持老年人,健康者扶持体弱者的语境里,用于此处有悖于常理。但也恰恰如此,小说逼真地表现了葛朗台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得让女儿放下财产继承权;要让女儿痛快地放下,就要讨得女儿的欢心。为了守财,他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的信任。一个&ldqu;搀&rdqu;字,活画出守财奴的骗子本质。&ldqu;望&rdqu;&ldqu;瞅&rdqu;传神地表现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④这个&ldqu;抓&rdqu;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先葛朗台把十字架上的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ldqu;黄金&rdqu;,于是就不要命地&ldqu;抓&rdqu;了起来。这最后一下努力送了他的老命,这个一生为金子的&ldqu;奴隶&rdqu;,最后也最后死在了&ldqu;金子&rdqu;上。作者

  以含蓄的笔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的典型特征。

  3、教师小结:行动描述,是对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述。人物的行动,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因而要对一个人作出正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ldqu;观其行&rdqu;了。能够说,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行动描述,正是揭示他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欣赏小说精彩的语言描述:

  1、古人云:&ldqu;言为心声。&rdqu;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描述好人物语言,不仅仅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思想感情,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找出能体现葛朗台身份与性格特点的句段来,并反复朗读,揣摩它的含意。

  明确:①贴合葛朗台身份的语言有:&ldqu;两讫了&rdqu;,&ldqu;这交易划得来&rdqu;,&ldqu;正就应补偿你&rdqu;,&ldqu;向我交账&rdqu;等。②贴合葛朗台性格特点的有:如&ldqu;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rdqu;,&ldqu;……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rdqu;,&ldqu;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rdqu;等等。

  2、品析下列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1)&ldqu;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rdqu;

  明确:这句内心独白十分个性化,将葛朗台爱财甚于性命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本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2)&ldqu;噢,是真金!金子!&rdqu;他连声叫嚷,&ldqu;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rdqu;

  明确: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着的金子时发出的惊喜的狂喊。原先他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十分不满,这回变为狂喜,认为女儿做了一笔交易,&ldqu;这交易划得来&rdqu;,充分暴露了这个投机商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做是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3)(甲)葛朗台太太对女儿说:&ldqu;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明白的。&rdqu;

  (乙)葛朗台对女儿说:&ldqu;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rdqu;

  明确:甲、乙同是对话描述,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同的是,母亲担心女儿受苦,父亲担心失去自己的财产;母亲是对自私自利世界的否定,父亲是对金钱的迷恋。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人物个性。

  3、教师小结:巴尔扎克描述人物语言的技巧,已经到达了极为高超的地步。鲁迅先生说:&ldqu;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述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rdqu;的确如此。

  (三)欣赏小说传神的神态描述:

  教师提示:患了风瘫病,到了弥留时候的葛朗台,他的神态,个性是眼神的变化,最能反映他的心理状态。

  出示投影: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明白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ldqu;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rdqu;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问题1:把盯着金路易的葛朗台的眼神比喻成&ldqu;一个才明白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rdqu;,是要说明什么?

  问题2:为什么把82岁的葛朗台的&ldqu;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rdqu;比喻成&ldqu;像孩子一般&rdqu;?

  问题3:&ldqu;极乐世界&rdqu;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它作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交流上述问题,教师点拨后,明确:

  1、才明白观看的孩子看东西时,眼神是专注,一动也不动的,那里形象地描绘了葛朗台对金子的至死不变的贪婪和占有欲。

  2、孩子的笑是最纯真的。只有爱、喜悦才能使他们笑,葛朗台的笑虽然吃力,却是看着他终生最信仰的金钱,这是发自内心的,突出了葛朗台&ldqu;以金钱为唯一的生活目标&rdqu;的性格特征。

  3、佛经中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就能够摆脱人间一切烦恼,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基督教所说的&ldqu;天国&rdqu;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的最大追求、满足就是&ldqu;占有金子&rdqu;,突出了人物性格。

  (四)根据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的描述,让学生自行概括葛朗台的人物形象

  明确: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他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以致这个大财主的家庭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个&ldqu;自私自利的世界&rdqu;,一个&ldqu;苦难的家庭&rdqu;。他又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除了占有金子,不明白人间还有别的什么幸福,在黄金与独生女儿的生命之间他也掂量不出轻重。盯着金子,他便觉得心里暖和。他根本想不到金钱乃身外之物,死不能带走,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五、概括小说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概括小说主题。

  明确:小说透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原始积累期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六、课文总结

  巴尔扎克娴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运用幽默离奇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变态人物形象,让人觉得既荒诞可笑,又真实可信。这个可憎可鄙的人物是由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土壤成就的。在这天物质礼貌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一个礼貌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砥砺品格,远离铜臭,与时俱进!

  附:《欧也妮&iddt;葛朗台》全书情节与人物:

  索漠城里野心勃勃、工于心计的老葛朗台,从箍桶匠成为一方巨富的发家史,正是处于上升阶段的法国资产阶级具体而微的缩影。葛朗台1789年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他用岳父给的400路易向共和党的标卖监督官行贿,买到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田地。他是种葡萄的好手,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预算得像天文数字一样准确,投机买卖从未失败过。他加入共和党,当上索漠城行政委员、区长,依仗职权在房地产登记时&ldqu;占了不少便宜&rdqu;,而且修筑公路条条通向他的葡萄园和田庄,又大批承办军需合同,营私舞弊,中饱私囊。1806年拿破仑执政,&ldqu;激烈分子&rdqu;葛朗台被免职,但他因连得岳母、妻子外婆和外公的三笔遗产而成为州里纳税最多的人,得到了新贵族的头衔。1817年王朝复辟,他进一步扩大地产,出租磨坊,买卖公债,抛售黄金,垄断葡萄酒生意,就这样聚敛起1700万法郎财产。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他住的是破旧阴暗的房屋,吃得极其俭省,菜和肉全由佃户送来,从不花钱去买。家里不允许同时点两支蜡烛。不管春寒秋凉每年11月1日才点上壁炉,3月31日就熄火。他生活在最快活的时刻是晚上躲进密室摩挲他的累累黄金。对前来投奔他的侄儿查理,他盘算的是得用多少钱才能打发他走,一旦把查理的一些金饰物骗到手,就下了逐客令。对竭尽全力包揽全部家务的女仆拿侬,他每年仅付给60法郎,整整35年里只给过她一只旧表作礼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黄金的贪欲不仅仅为葛朗台所独有,而且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之中。葛朗台太太的父亲、外公、外婆全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他们积累金钱为的是&ldqu;私下里摩挲着玩。&rdqu;查理以欧也妮相赠的6000法郎作为资本在东印度放高利贷,贩卖人口,收买赃物,捞了几百万,回到巴黎后,为了地位财产,遗弃了苦苦等了他8年的欧也妮。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占有葛朗台的财产,围绕欧也妮的婚事明争暗斗。最后克罗旭家的蓬风娶了欧也妮,但怕生出孩子分享葛朗台家遗产,从不和她同床。总之,漫天卷起的拜金狂潮已经积淀为一种公众心理,葛朗台但是是一个突出代表。

  金钱戕害了人性,扭曲了人和人的关系,也决定着人的命运。主人公之一的欧也妮是个重感情的姑娘,然而她的感情得不到回报,父亲的巨额财富在她和索漠人之间画出一条鸿沟,人们羡慕她却不爱她,她但是是贪求金钱的人所追逐的对象。金钱实际上成了她灾难和痛苦的根源:父亲为了钱割断了她和查理的来往,查理为了钱离她而去,丈夫为了钱只和她做名义上的夫妻。欧也妮悲惨的一生是对金钱罪恶的控诉。

  欧也妮是作家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作家理想的化身。在惟利是图的金钱世界里,她出淤泥而不染,过着单纯简朴的生活,&ldqu;天真老实的程度不下于森林中的鲜花娇嫩的程度&rdqu;。她的感情真挚动人,她敢于违拗专横的父亲,尽一切可能关照帮忙查理,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保护查理留下的信物金梳妆匣。最后父母亡故,感情破灭,宗教成了她惟一的寄托。她相信母亲的临终遗言:&ldqu;幸福只有在天上。&rdqu;她付给拿侬1200法郎的终身年金,为查理偿还400万法郎家庭债务;她开办了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学,一所储藏丰富的图书馆。她&ldqu;挟着一连串善行义举向天国行进&rdqu;。显然,巴尔扎克意在以欧也妮为榜样,唤醒人类的&ldqu;良知&rdqu;,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借以&ldqu;社会改良&rdqu;,疗救社会的痼疾,这当然只能是一种完美的愿望。

  守财奴教案(三):

  《守财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金钱对人格的扭曲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思想好处)

  2理解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准确的动作,传神的细节描述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文学审美)

  教学设想:

  一课时:整体阅读,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基本特征。

  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语言、动作、肖像等审美感受),延伸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于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高老头》也是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带给了一部法国社会个性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忙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6000法郎)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那里。当葛朗台明白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二、整体阅读

  1、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ldqu;吝啬&rdqu;、&ldqu;执着狂&rdqu;、&ldqu;专制&rdqu;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ldqu;执着&rdqu;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ldqu;执着狂&rdqu;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ldqu;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rdqu;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2、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ldqu;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rdqu;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ldqu;抹脖子&rdqu;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但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述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ldqu;执着狂&rdqu;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述的动作有&ldqu;纵&rdqu;、&ldqu;扑&rdqu;、&ldqu;叫嚷&rdqu;、&ldqu;撬&rdqu;,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ldqu;摆&rdqu;,使劲&ldqu;推&rdqu;,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ldqu;金子&rdqu;,并说&ldqu;这交易划得来&rdqu;。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先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ldqu;下次决不了&rdqu;,&ldqu;咱们讲和啦&rdqu;,&ldqu;你要什么有什么&rdqu;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齐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能够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能够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3、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能够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ldqu;要不要花很多钱&rdqu;,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ldqu;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rdqu;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ldqu;钱&rdqu;字。

  4、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透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5、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能够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主角朗读&ldqu;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rdqu;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ldqu;精采的表演&rdqu;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ldqu;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rdqu;,连哄带骗;之后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ldqu;牵肠挂肚&rdqu;,&ldqu;受罪&rdqu;;然后是惶恐紧张,&ldqu;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rdqu;;再次是许愿哄骗&ldqu;要化许多钱&rdqu;,&ldqu;按月100法朗&rdqu;;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ldqu;别多嘴&rdqu;,&ldqu;一言为定&rdqu;。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ldqu;精采&rdqu;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引导同学深入思考:&ldqu;人生就是一件交易&rdqu;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但是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能够撒谎,能够欺骗,能够不择手段,能够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6、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透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能够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ldqu;裹紧被子&rdqu;,生怕别人偷了东西,&ldqu;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rdqu;。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ldqu;立刻复活&rdqu;,&ldqu;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rdqu;;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ldqu;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rdqu;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述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ldqu;死而不已&rdqu;。

  三、讨论分析细节性的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及其它细节描述

  《守财奴》幽默艺术类说

  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同时也是一位风格独特、造诣高深的喜剧大师。本文塑造了一位薄情寡义、奸诈虚伪、嗜金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小说立足生活,夸张漫画,寓讽刺于幽默,寓严肃于诙谐,创造了一个逆情悖理、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让人们在笑声中若有所感,在愉快中洞悉人情。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应对小说的语言幽默艺术略作分析。

  (一)言为心声,笑语成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够复活形象,凸现性格,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声态口吻,性情思想,活灵活现,让人过目难忘。

  ①&ldqu;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rdqu;他在庄园检视着葡萄藤,高声对自己说。

  自言自语,一个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知觉的状况下的自言自语,最能反映他的心声。句①是葛朗台想到重病的妻子一旦去世,她的财产,按照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的一句内心独白。女儿如果从他手中分去一部分家财,那无异于从他身上宛心割肉,谋财害命一般。他暴跳如雷,几乎气断声绝,无法容忍,决不理解!

  ②&ldqu;什么东西&rdqu;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ldqu;噢,是真金!金子!&rdqu;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这是他抢占梳妆匣,发现金子之后说的话,多用短语,语带感叹,节奏急促,语势迅猛,词不成句,大有欣喜若狂,上气不接下气之态。也活画出了葛朗台薄情寡义,视人生如交易的铜嗅哲学。

  ③&ldqu;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rdqu;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就应是守财奴的宗教。

  这是他的临终遗言,不祝福女儿,不翻然醒悟,而是视金如命,生死相伴,形影不离,足见他超越生死,迷恋金钱的变态和痴迷。

  ④要不要花很多钱要不要吃药呢``````要是我的女人还有救,请你救救她,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这是他对医生说的话,先问钱后问药,不是关心妻子,而是担心花钱,有万贯家财,却是花一二百法朗而不忍不甘,一二百法朗对他而言但是九牛一毛,而他却视为慷慨大方的极限。他心中没有妻子,没有亲人,只有金钱和冷血!

  ⑤&ldqu;老爷,老爷,你要我的命了!&rdqu;&ldqu;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刀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rdqu;

  ⑥&ldqu;她说得到做得到,&rdqu;拿侬嚷道,&ldqu;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rdqu;

  这两句是妻女仆人对葛朗台说的话,他抢占了梳妆匣,准备用刀撬下上边的金子,弄得妻女如临大难而呼天抢地,如临大敌以命相拼。可见葛朗台的贪婪、暴戾正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直刺妻女的心脏,害人于无声,杀人于无形。后一句是借拿侬之口,揭示葛朗台执迷金钱而蛮不讲理的霸道本性,语用夸张,讽刺入骨!

  ⑦&ldqu;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但是,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此刻爱做什么都能够。&rdqu;

  这句则直击亲情,父女之间没有血肉亲情,没有人之常情,只有欠债还钱,买卖交易的拜金本色!

  (二)、行为反常,妙趣横生。巴巴扎克洞悉生活,熟稔世态人情,刻绘形象时,注重捕捉行为细节,聚焦放大,漫画夸张,以到达凸现性格,传达神韵的目的。许多行为举止貌似夸张反常,出乎读者意料之外,实则传达意,神情毕肖。请看以下例句: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这句的动作描述与人物年龄反常,76岁的老头儿,照常情该是老态龙钟,步履盘跚,可葛朗台一看到金子,却&ldqu;一纵一扑&rdqu;,敏捷、迅猛,如饿虎扑食,似老鹰捕鸡,活现人物见钱眼开,聚敛无厌的贪婪嘴脸。

  ②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这句&ldqu;搀&rdqu;字,一般都是少扶老,强助弱,那里却是长扶幼,父扶女,逆情悖理,逼真地表现了吝啬鬼的独特心理:要守住财产,就要对女儿欢心,骗她放下继承权,所以不惜以年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祥,骗取女儿信任。

  ③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欧也妮),使她几乎喘但是气来。

  这句本是描述葛朗台骗到女儿的财产继承权之后拥抱女儿的动作,但是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久别重逢的夫妻之间,情人之间的起亲蜜接触,动作过火,感情怪异。与其说是女儿&ldqu;几乎喘但是气来,&rdqu;倒不如说是葛朗台脸热心跳,狂喜过头。

  ④&ldqu;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rdqu;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ldqu;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rdqu;

  这句的一&ldqu;抓&rdqu;一&ldqu;拍&rdqu;不像父亲的动作,倒像江湖骗子,投机奸商打手击掌、拍板成交的习惯动作,你手一伸,他手一拍,生易做成,两无反悔。葛朗台是个箍桶匠出身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是精于&ldqu;拍&rdqu;道的,数十年工夫,他变成了一个有一千七百万法朗的大富翁。女儿轻易地放下继承权,这既是他日夜盼望的,也是他不敢相信的。所以,狂喜于交易成功,担心于女儿变卦,故伎重演,不期然地和女儿&ldqu;打手击掌&rdqu;起来。

  ⑤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句的&ldqu;最后&rdqu;一&ldqu;抓&rdqu;,姿式骇人,后果致命,乍看,读者或许在以为是葛朗台信奉基督,临终忏悔,或许又以为是回光返照,其言也善,细细一想,读者又会为自己的&ldqu;理所当然&rdqu;的理解而暗自好笑:原先葛朗台把金黄灿灿的&ldqu;镀金&rdqu;当成了&ldqu;黄金&rdqu;,于是乎见钱眼开,拼命抓取!他哪里信奉什么基督教,他心目中的&ldqu;基督教&rdqu;,就是&ldqu;生要带来,死要带走&rdqu;的&ldqu;金钱&rdqu;!

  (三)、神情多变,魅力多彩。关键时刻,一个人的神情举止,言谈姿态,同样能够传情达意,揭示灵魂。巴尔扎克似乎有一种直觉&ldqu;眼神&rdqu;,看透灵魂的本领,他在《守财奴》中多次描述了葛朗台的眼睛,或凝神专注,或痴迷呆滞,或紧张游移,种种眼神,多姿多彩。

  ①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ldqu;上帝啊,救救我们!&rdqu;

  ②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这两句同样是写葛朗台&ldqu;瞪着金子的眼光&rdqu;,句②的描述虚幻离奇,夸饰传情。在葛朗台的心目中,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女儿,竟然幻化成一尊浑身镀金,珠光宝气的塑像,冷冰冰,干巴巴。青春美丽,父女亲情,葛朗台毫无知觉!句①的&ldqu;眼光&rdqu;貌似金光闪闪,实则暗藏杀机,对此,与葛朗台朝夕相伴的葛朗台太太再熟悉但是了。所以才有一看见便惊心动魄,叫嚷呼救。更有意思的是对&ldqu;瞪着金子的眼光&rdqu;的结构,一向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ldqu;瞪着金子//的眼光&rdqu;,有人认为是&ldqu;瞪着/金子的眼光&rdqu;。近朱者赤,&ldqu;近金者黄&rdqu;,一个人,一双眼睛时时刻刻都在盯梢黄金,他的眼睛是会变&ldqu;黄&rdqu;的,因为他的心早已被金钱占住了。

  ③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④他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极不放心地把看他的人和装铁皮的门,轮流瞧着。

  这两句都是写葛朗台游移不定的目光。③句不厌其烦,&ldqu;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rdqu;葛朗台为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紧张惶恐又急不可耐,以至于冷汗淋漓,一刻不停地抹着。句④是定点观察,目光流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和可疑的细节,生怕不慎而丢失了财产,为了守财,葛朗台真可谓殚精竭虑,目断骨枯!

  ⑤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⑥本区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这两句写气息奄奄,毫无生气的眼睛。从句⑤能够看出,葛朗台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疯狂聚敛钱财,贪婪成癖,无止无终,金钱几乎耗尽了他的生命,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乐此不彼。句⑥更是神奇,在葛朗台的生活中,个性是临终时刻,&ldqu;金&rdqu;&ldqu;银&rdqu;竟然具有让他死不瞑目,起死回生的魔力。一个人爱恋金钱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痴迷发狂的程度。巴尔扎克在夸张,漫画,更是在挖苦,讽刺,读这些细节,我们不也捧腹之余而深受教益吗

  (四)、逻辑荒谬,逆情悖理。如果常人无法从正常的言语逻辑事理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的言语行为,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人疯了。葛朗台思维奇特,表情怪异,语言反常,是一个十足的疯子,但是他的变疯又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一个字‐‐钱!

  ①(葛朗台语)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

  这句是葛朗台拔出刀子,预备撬金子时质问女儿的话,满嘴市侩气,铜嗅味,于理不通,于情不容,乘谬错讹,构成了绝妙的讽刺。由此能够想见他那一副荒谬丑恶的嘴脸。

  ②他把身上的被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ldqu;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rdqu;

  执着一念的下意识语言,活画出一个守财奴生怕被抢去财产的心理。

  ③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和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

  &ldqu;常在女儿面前哆嗦&rdqu;的描述很容易让克罗旭们和读者产生错觉,以为是年老体迈,生理机能衰退的反应,或是体弱多病,身体机能出现障碍。其实看到下文,人们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被重重心事和种种权谋&ldqu;规定&rdqu;了的举动。老态能获得怜悯,所以不&ldqu;哆嗦&rdqu;也要强&ldqu;哆嗦&rdqu;;怕女儿不放下继承权,心灵震动,情不自禁也要&ldqu;哆嗦&rdqu;。两种思想动态,一种生理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守财奴在财产归属尚未定夺的状况下的心理状态。

  四、延伸阅读

  1、历史上最愚蠢的守财奴

  要钱还是要命这是许多人常会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如果是一个守财奴碰到这类难题,当然会将钱看得比命重要。

  说到守财奴,我们首先当然会想到文学大师们笔下那些栩栩如生而入木三分的守财奴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大作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

  巴尔扎克《欧也妮&iddt;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我国作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些守财奴们个个都是那么的可恨、可悲、可叹。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再高明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相对于生活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这些亿万读者耳熟能详的守财奴形象与一个以前真实存在过并对我国的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来说,他们真的是显得小巫见大巫,这人就是因守财奴本性难改而亡国的崇祯皇帝。

  崇祯在许多人眼里还是个相当不错的皇帝,在他的&ldqu;遗民&rdqu;、诗人屈大均的眼里是一位励精图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ldqu;圣明天子&rdqu;;在他的死敌李自成眼里也不是一位人人皆欲食其肉啃其骨的暴君,只是他们不幸而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位置而不得不推翻他的统治;即使在清人所写的《明史》中,对他也是有赞有叹有惋惜。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历史,他还是选取了在一棵歪脖子槐树上结束自己和大明王朝的结局,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守财奴本性,或者说是他的守财奴本性促成了这最后的结局。

  1645年二月,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即将挺进北京,而此时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吴三桂所带的兵,要让吴三桂带兵进京救援,至少需要100万银两的军饷,可怜的大明王朝,当时的国库里所有的银子却只有区区40万两,还差整整60万两哪,怎样办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杆秤,他的臣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求&ldqu;皇帝陛下&rdqu;为了大明江山,也就是为了崇祯他老人家的江山,将自己远比国库里多得多的银子拿一点出来救急,可这却比直接要他的命还让他难以理解,他向大臣哭穷说&ldqu;内帑业已用尽。&rdqu;左都御史李邦华大概着急了,也顾不得是否当众顶撞圣上了,便冒死说到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话已说得再明白但是了,崇祯却顾左右而言它,始终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却要大臣们当一回慈善家,捐些钱出来,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应对眼看就要破产的国家,你&ldqu;大老板&rdqu;都不愿拿钱出来拯救,那些&ldqu;打工者&rdqu;凭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ldqu;出资&rdqu;于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因为一百万银子而失去,关键是那并非崇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都&ldqu;清廉&rdqu;得拿不出那区区100万,而是国家的&ldqu;大老板&rdqu;崇祯就应对几十万银子与一个国家的选取时,守财奴本性使他选取了要钱不要国,他真的没有吗非也,当李自成攻破北

  京后,从他的宫里搜出的银子,但是3700万两!

  当然,即使当时崇祯拿出了钱,调来了吴三桂,也不必须就能救他及明朝的命,可危难之时显真性,崇祯在应对一个国家的存亡与几十万银子之间的选取时,将他的守财奴本性显露得一览无余,而如此的选取他居然做得出来,只有一个理由能说得通,那就是:秉性难移。

  做出如此选取的守财奴,当然是当之无愧的最愚蠢的守财奴,他的这一选取,既亡掉了江山,又留下千古笑话,真是太不值得了,可既然秉性难移,也就让人只能发一声叹息了。

  但如果不是那种一个人能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制度,这种杯具就不会发生,所以,那实际上是历史的杯具,制度的杯具,愿这样的杯具不再重演。

  2、阿拉斯加困境与守财奴

  我们都明白那些守财奴的故事,那些爱财如命的家伙,至死都紧紧攥着手中的金币。

  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守财奴的故事,讲的是兄弟二人听说远方有一座金山,那里能够拣到数不清的金子,但是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拾金人必须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离开,不然就会被晒成烤肉。兄弟二人带着布袋,向着这座金山出发了。他们拼命的向布袋里装金子,而太阳已经悄悄的探出了头。弟弟赶紧下山,而哥哥还在满头装金子,等到哥哥已经感受到火一样的太阳时,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他被烤死在了金山上。一齐死在金山上的还有一只秃鹫,它为了啄食烤肉也没有来得及飞离。

  这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版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长期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光环笼罩下,我们嘲笑它的土里土气,却忽视了其中蕴涵的古老智慧。

  而真实的故事版本正在我们这个世界处处演绎,阿拉斯加是其中的典型。高纬度区域受全球变暖和的影响更为突出,它的变暖速度是其他地方的10倍,生态系统正在崩溃,永久冻土正在融化,这不但让阿拉斯加人再也看不到熟悉的动物,并且他们的房子也变的东倒西歪。

  戏剧性的是,阿拉斯加的油田正在以每一天100万桶的速度向美国本土输入,而石油要为全球变暖负首要职责。但是,阿拉斯加人不肯放下他们的石油产业,即便是远住民爱斯基摩人,也执意要抽干他们的石油。无论这对他们的气候最近带来什么代价,对此,他们统统置于脑后。

  原因在石油为阿拉斯加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阿拉斯加人的学校,房屋,汽车,消防站,警察局,社区中心,水厂,电站,市政大楼以及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全部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如果不抽取石油,那么这一切好生活将离他们而去。

  这就是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ldqu;阿拉斯加困境&rdqu;:&ldqu;这种不和谐之音也许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以及要对付建立在固执、无知以及自私自利基础上的社会性否定是多么困难……在这个好处上来说,阿拉斯加州的局面面临的困境也是我们所有人‐‐每次我们烧开水,打开灯,开车或者选举时‐‐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个现代的,互联的,能源紧缺的世界,我们都是阿拉斯加人。&rdqu;

  我们都明白灾难在不断发生,洪水淹没了英国,飓风袭击了美国,冰灾笼罩了中国,热浪肆虐在俄罗斯,北极的冰盖正在在融化,一个个湖泊正在消失,图瓦卢这个国家已经被上涨的海水淹没了一个岛屿,一年一度的沙尘暴正对着中国门户大开的广袤北方虎视耽耽……

  灾难的重复让我们感到关注的疲惫,而从媒体上,我们只能明白问题出现和解决的局部答案,我们该怎样做,是设置更完善的灾难预警方案还是准备更多救灾车辆、飞机,这是否会让我们陷入一个疲于奔命的循环的,直到事态严重到再也无法控制。我们该怎样办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ldqu;过冲&rdqu;的生活。

  &ldqu;过冲&rdqu;,这个概念是《增长的极限》一书中给出,意思就是走过了头,比如这天晚上睡晚了,但是这种&ldqu;过冲&rdqu;不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只要我们第二天晚起一会儿,我们就照样精神抖擞了。

  但是假如地球&ldqu;过冲&rdqu;了呢,严密的模型测算给出的答案时,自然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体系都将因此而崩溃,人口将大面积死亡。

  但愿这个最坏的结果不会降临在地球上。

  无论你是在家里打开电视、电脑,翻开报纸,还是在电梯里、公交车上、街道上,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正在向你涌来,它们在屏幕里,在平板上大声重复着同一个声音:你还很贫乏,你需要更多,你需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更新式的手机,更潮流的衣服,更可口的零食……

  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的主导的世界,其本质是享受型,这就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我们几乎每一个人的弱点,是呀,谁不想拥有更多的财宝呢,那样的人生无疑更完美。

  &ldqu;阿拉斯加困境&rdqu;就在这样的语境中日益加强,因为马路上有越来越的汽车,马路变得对行人不安全,所以你也需要一辆汽车;因为众人都开始使用电脑办公,所以你也需要置办一台发电邮;因为大家在使用手机,所以你也要用上,不然你就被世界抛弃……

  电视上、报刊上,炫耀着各式各样的享乐智慧,技术的无限发展,似乎也为我们的享乐带给了无限可能,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你甚至能够来一场太空旅游,未来飞出银河系看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因此而来的&ldqu;阿拉斯加困境&rdqu;正在让我们的生存面临危机。

  我们是如今执着于当下的一切,以至于不再预见未来,甚至也忘记了古老的信念,传统伦理道德中的&ldqu;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dqu;这样的古训在这天的人们看来,无意是守旧、落后的象征。

  是啊,这天的我们生活在越来越巨大,繁华的城市中,在城市中度过的一年是翻着日历度过的一年,我们怎样还会想到:与自然共度的一年,是一场盛开的典礼呢

  使人们普遍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之变成流行,更好的办法是之变成生活方式,再好一些的办法是将之办成是生活准则。

  古老的准则是什么。〈孟子〉教导我们的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而在更多的民族里,自古以来就有着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山神崇拜,这信念时时约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不会乱砍山林,因为他们明白那样将招致灾难。

  在道德虚无的这天,我们没有这种信念,我们只明白无限的索取,直到有一天这个地球再也无法承受。

  什么时候,人们会感到&ldqu;开车燃烧石油是一件可耻的事&rdqu;,那才是环保的期望。

  环保问题,其实就是生存问题。

 
上一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8篇_教学资源
下一篇: 大雁归来教案6篇_教学资源

最新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