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优秀教案(2)

人气: | 时间:2018-05-31 | 发布: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4、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ldqu;兮&rdqu;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5、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

  ① 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ldqu;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rdqu;&ldqu;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rdqu; 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rdqu;《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ldqu;美人&rdqu; 喻指楚怀王,用&ldqu;众芳&rdqu;喻指群贤,用&ldqu;椒、桂、蕙、茝&rdqu;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ldqu;荃&rdqu;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ldqu;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rdqu; &ldqu;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rdqu;&ldqu;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rdqu;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6、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拓展阅读:离骚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iddt;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ldqu;忧愁幽思而作《离骚》&rdqu;。而《史记&iddt;太史公自序》里说:&ldqu;屈原放逐,著《离骚》。&rdqu;《报任安书》里也说:&ldqu;屈原放逐,乃赋《离骚》。&rdqu;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ldqu;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rdqu;&ldqu;自疏&rdqu;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ldqu;被放&rdqu;。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ldqu;济沅湘以南征兮&rdqu;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ldqu;济沅湘以南征兮&rdqu;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iddt;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iddt;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ldqu;横则秦帝,纵则楚王。&rdqu;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ldqu;献商於之地六百里&rdqu;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上一篇: 离骚课堂实录(2)
下一篇: 《离骚》艺术成就与语特色

最新高中生活心得

猜你喜欢